盡管官方不對各個國家及地區的團隊成績進行排名,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官網(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,縮寫 "NOI")29 日表示,本次競賽中國隊以絕對優勢取得團體第一,創造了 IOI 首次由一個國家的選手包攬前四名的歷史。

" 信息學 " 競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國際奧林匹克五項學科(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信息學、生物學)競賽的其中一項,每年舉辦一次。就參賽國家及地區數量而言,它是第二大學科奧賽,僅次于國際奧數。
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是一場既考察智力,又考察應用計算機能力的 " 燒腦 " 挑戰,要求參賽選手同時具備較強的編程能力以及上機調試的實踐能力。選手必須使用官方指定的虛擬機來運行所編寫的程序,且需要在兩個比賽日中,每天用 5 小時解決 3 道題目,一共 6 道題目。
據 NOI 介紹,五項競賽內,我國只有 " 信息學 " 項目是首屆(1989 年)競賽就獲得參賽資格的,并且首屆競賽的試題原型也是由中國提供的。這主要也歸功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,我國計算機普及活動的開展,尤其是 1984 年鄧小平同志提出 " 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做起 ",使計算機普及活動掀起高潮。同年,在中國科協、國家教委的領導下,中國計算機學會組織了全國首屆青少年計算機競賽,這之后每年都組織類似的普及活動,為 1989 年參加 IOI 準備好了技術與人才的條件。
在 2000 年和 2014 年,我國北京和臺灣分別舉辦過兩場 IOI。根據 IOI 官網統計,中國大陸自 1989 年開始參加 IOI,37 年來的 33 屆比賽中共選拔了 117 人次參賽,累計獲得金牌 92 塊、銀牌 27 塊,銅牌 12 塊。
盡管 IOI 不對團隊綜合成績進行排名,但金牌榜排名中,目前中國所獲金牌數位列世界第一,且遠超其他國家及地區。中國也成為世界公認的國際信息學奧賽強國,被盛贊為 " 整體實力最強的團隊 "。
今年受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,6 月 19 日至 28 日,由新加坡主辦的第 33 屆 IOI 在世界各地以線上比賽形式同步舉行,共有來自 88 個國家及地區的 355 名選手參賽,中國隊的參賽活動在北京舉行。
四位選手在兩天的比賽中發揮出色,全員獲得金牌,并且包攬了國際積分榜的前四名。NOI 公布稱,中國隊以絕對優勢取得團體第一,創造了 IOI 首次由一個國家的選手包攬前四名的歷史。
其中,寧波市鎮海中學的高二學生錢易(537 分,總分 600 分)、高三學生虞皓翔(497 分)分別位列金牌第二及第四;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學生代晨昕(505 分),位列金牌第三。
綜合媒體報道,錢易高一暑假結束時簽約了北大圖靈班;虞皓翔高一時也已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姚班;代晨昕則在去年獲得保送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的資格。
振奮人心的是,這回中國隊還誕生了 1 名滿分 600 分選手,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學生鄧明揚,位列金牌第一,這也是中國選手時隔 4 年重回 " 世界第一 " 寶座。
上一個獲得滿分的中國選手,是 2014 年參賽的杭州學軍中學高二學生徐寅展,當時他是中國參賽 IOI30 年來首次滿分奪冠的選手。
其實如果關注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奧賽上的表現,鄧明揚的名字一定很耳熟。他曾在 2019 年入選國際數學奧賽國家隊,并在第 60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(IMO)中取得世界金牌。
當時中國隊已經連續四年沒有拿到 IMO 第一,面對外界質疑,鄧明揚和隊友們絕地反擊,最終重登世界冠軍寶座。
2020 年,鄧明揚又入選國際信息學競賽國家隊,成為了時隔二十年,第二名成為國際奧賽跨學科雙料的國家隊隊員。在獲得清北的保送資格后,他還成為了麻省理工大學去年在中國大陸的唯一常規錄取者。這樣驚艷的成績讓不少網友直言看到了 " 世界的參差 "……
縱觀全球 88 個國家及地區的參賽成績,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美國隊繼續與中國隊、俄羅斯隊、韓國隊等強隊緊咬廝殺,但和往年一樣,該隊參賽的四名隊員皆為東方面孔。加拿大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,四人中三人為東方面孔。